top of page

新舊對照活在當下-太陽報E8


【太陽報專訊】社會時刻在變,都市面貌更是變幻無常,一句「去舊迎新」,天星皇后景賢里拆得就拆,不應拆也要拆,毫不保留。三位年輕藝術家梁世潘、陳佩玲及林佑森,同是八字頭出生的新人類,有感一切珍貴、舊有的回憶買少見少,於是用藝術形式捕捉這些匆匆溜走的老事物,攜手舉行名為「新」的展覽,以新舊對照表達新不如舊的思想,希望大家懂得珍惜眼前一切,活在當下。 陳佩玲(Peggy)、林佑森(Sam)及梁世潘(Kenny),三人同是澳洲墨爾本理工大學純藝術科的二年級學生,他們合辦的展覽叫「新」,透過不同物料及媒體的表達,呈現他們對新舊交替的思想。Peggy說:「『新』可以是剛擁有、剛經歷到的意思,然而在這個年代,很多新的事物都極為短暫,不少新書新筆新電話等還沒有用過便已經變舊了,而當中有幾多是真正需要呢?這些都是我們的所感所想。」 舊不一定要取代 「新」展覽所提出的疑問,正是Peggy、Sam及Kenny身邊發生的新事情、新事物,Peggy揚言新事物的湧現已經見怪不怪,但是否永遠逃不過「新取代舊」的命運呢?「借鏡歷史才能向前邁進,但現時社會風氣卻忽略了這方面的教育,最諷刺是拆了舊(建築)又要仿古,令人十分混淆。」她說。 林佑森 電腦底板作畫 為了配合展覽主題,林佑森(Sam)選擇用新的物料:電腦底板,作為主要的創作素材,沿着底板的凹凸粒子,以瓷漆勾畫出不同的輪廓如地圖、舞者、馬車及國王等,充滿實驗性。Sam說:「時代在進步,有許多『舊的不去、新的不來』的物質引誘,例如在這高清年代,很多傳統電視機都被捨棄,但是否真的需要呢?還是純粹人性的貪新忘舊呢?」此外,Sam在其「偶像」作品系列中,在不同書刊的偶像相片上以瓷漆「加工」,帶引出人是否要隨波逐流,以及人云亦云的反思。 陳佩玲 攝下舊區舊舖 今次展覽的唯一女將陳佩玲(Peggy),其作品以攝影為主,將舊區的街道以相片記錄下來,一些老舖、舊報紙檔等將被淘汰的店舖,則改以油畫塗上抽象景致,將實景與虛擬互相交替,重現一種繁華的感覺,希望喚起人們對舊事物的印象。她說:「鐵閘幾乎全關上了,無人幫襯,但老舖總是帶點味道,如今已經是超市及連鎖店的世界,舊式雜貨舖也難以保留,逐漸消失。」 梁世潘 呈現本土情懷 跟兩位拍檔有所不同,梁世潘(Kenny)的作品帶着濃濃的本土特色,他以彩色蠟染技術,將六十年代的老香港呈現眼前。Kenny將畫作印於底衫上,草根又地道,他說:「那年頭的香港文化充滿特色,就如我畫作中的冰室、唐樓及屋邨等,如今已是不入流甚至正在消失中,因此特別想用藝術形式保留下來,為了加強本土味道,更將一件件底衫用晾衫竹掛起,相信不少人會有所共鳴。」至於Kenny另一款畫作是兩幅人像一樣的油畫,刻意營造重複效果,他說︰「有些藝術家在成名後,只會重複自己,停滯不前,故想藉此表達對創作的感受。」

展覽資料「新」 日期:即日至三月三十日 時間:10:00am至8:00pm(公眾假期休息) 地點:香港藝術中心十樓.香管子—香港藝術學院畫廊 查詢:6689 4665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尚無標記。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